值得一提的是,斯巴鲁是2017年11月中唯一一个销量下降超过30%的品牌。王存表示,斯巴鲁销量大幅度下滑一方面是面临国产车型的压力,另一方面也与“双积分”政策中进口车新能源积分有关。此外,在2017年10月,斯巴鲁的质检造假以及推卸责任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量。
近日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,11月,中国汽车进口量为11.5万辆,同比增长12.8%;1-11月,累计进口110.2万辆,比去年同期增长18.2%,进口量持续稳健增长。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进口车委员会主任王存表示,整体来看,2017年前四个月进口车更多是回补库存的动作,带动整个进口量快速增长。随着进口车供需达到平衡状态,回补库存的趋势基本结束。目前,进口量与消费者需求基本达到平稳增长。
销量方面,2017年11月,我国进口车共销售8.2万辆,同比增长0.8% ;1-11月进口车累计销售81.9万辆,比去年同期增长1.3%,终端需求趋势性放缓。在王存看来,11月进口车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一方面是因为供给的增速放缓,另一方面终端需求也仅实现弱势的复苏状态。
受此影响,进口车行业去库存压力有所减轻。11月,进口车行业库存深度为3.6个月,与去年同期的3.61个月基本持平。王存指出,2017年前4个月,进口车库存从3.2个月一直增长至3.9个月。随后,我国进口量开始调整,而销量增速也在下降,整个库存基本保持在3.6个月的稳定状态。
近来比较火爆的平行进口,11月同比仅实现微增。数据显示,11月平行进口车共1.8万辆,同比增长1.7%;1-11月,累计平行进口15.8万辆,同比增长39.5%。王存表示,单从进口量来看,11月平行进口数据令人满意,然而去年年底质检总局有作废平行进口3C认证的意向,导致经销商加大进口力度,因此2017年11月平行进口同比增幅不高。
具体到车型方面,11月乘用车共进口11.35万辆,同比增长13.3%。从车型结构来看,11月份三大类车型均有所增长。其中,轿车同比增长8.8%、SUV比去年同期增长14.5%、MPV更是实现34.6%的同比增速。王存认为,SUV增长较慢主要是国产化带来的影响,因为SUV销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有国产化的要求,然而平行进口方面SUV是绝对主力车型,占比超过8成,随着平行进口量的上升,SUV整体实现小幅度增长。
品牌结构方面,前十品牌中除宝马出现下滑外,其他品牌均实现增长。其中,丰田、路虎、大众增幅超过40%。王存解释道,宝马X3即将实现国产,因此10月份之后减少供给,整个量出现10%左右的下滑;路虎近期进口量有所增长主要是因为新产品星脉的引入。
从销量来看,宝马、奔驰、雷克萨斯、保时捷和大众位居前五,排名基本稳定。另外,销量前十的品牌当中有六个品牌销量实现增长,福特品牌增速最高达146.5%,上半年持续下降的奥迪本月也增长17.6%,宝马、大众品牌则呈现小幅下降。王存认为,奥迪进口车前些日子受厂家和经销商关系影响销量大幅下滑。目前,双方关系得以缓和,进口量和销量有明显恢复,福特则由于探险者深受消费者喜爱,销量实现大幅上涨。
值得关注的是,排名前十的品牌中,斯巴鲁是在2017年11月中唯一一个销量下滑超过30%的品牌。数据显示,11月,斯巴鲁共销售2684辆,同比下降32.9%。
王存表示,斯巴鲁的主销产品是SUV车型,虽然其价格仅比部分自主品牌或合资品牌中的国产产品稍贵,但在竞争过程中明显力不从心。一方面,合资品牌中已经实现国产的车型如本田CRV对其冲击非常大,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势头正猛,不落下风。
此外,斯巴鲁年销量大幅下滑或许与新能源积分关系密切。2017年9月28日,“双积分”政策正式发布。根据政策要求,进口车积分需要单独核算,企业进口量只要超过3万辆就必须考核新能源积分。对此,王存表示,对于斯巴鲁这个品牌来说,单独研发自己的新能源车型难度比较大,从目前来看其全年销量大幅下滑,很有可能是想卡在“双积分”政策的门槛之下。
事实上,在2017年10月,斯巴鲁曾多次被曝出“质检造假丑闻”,且有媒体报道称,斯巴鲁社长吉永泰之在发布会上表示,由于涉及造假的质检标准是由日本相关质检机构设定的,并没有应用到出口车辆当中,因此出口车暂不受影响。“质检造假”、推卸责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消费者的积极性,进而影响其销量。
2017年前11个月,进口车排量下行这一趋势得以延续。1-11月,3.0L以下排量份额为90.7%,比2016年全年的91.6%下降0.9%。其中,1.5-2.0L排量车型以45.2%的份额处于第一大排量区间。王存表示,进口车排量下行一方面是政策带来的压力,另一方面是消费者自身要求降低油耗所引起。
在谈及进口车全年销量时,王存表示,2017年全年进口车预计达到120万辆,同比增长15%左右,整体增速呈现回落态势。